白金

年10月22日—12月22日,由青年作家网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落下帷幕。

·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由青年作家网主办,旨在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实现作家梦,鼓励更多文学爱好者参与文学创作,激励草根作家用文学谱写人生乐章。最终从几千余份作品中评选出诗歌组一等奖10人,二等奖30人,三等奖22人。

昭通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级新闻学1班李涵以作品《二十一》荣获诗歌组二等奖;文学创作特色班级汉语言文学(升)1班洪发金以作品《一条鱼的故事》荣获诗歌组二等奖。

一条鱼的故事文/洪发金

它是一条生活在高海拔的乌蒙山区来自农村的,一条沟渠里的鱼它在水沟里生活了很久,从不知道外面的样子

于是它很好奇,并且有了到外面追逐的理想

有一天,一只自称成功的青蛙从外面回来和鱼说世界的样子,红色的花,绿色的草

并且告诫这条鱼,外面还有庞然大物,叫牛两只角,四只走路的脚,穿黑白相间,花花绿绿的衣服非常地危险,一不小心就被踩死,命丧黄泉鱼半信半疑,在脑海里依据自己的长相,想象出牛的样子它越来越想出去,去看世界,如果成功了还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它是一条希望被看到的鱼,但他也害怕被看到鱼每天都锻炼自己,每天都为理想做准备终于有一天,努力没有白费,鱼凭一己之力越出了沟,越出了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的水沟

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牛真正的样子它还看到了人,长相丑陋的美人,慈眉善目的恶人想吃它的,想养它的,想把它踢回沟里的,都有

它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鱼,伴随着流言蜚语,它依然渴望被看到可是鱼没有了水,便干枯了,在理想的路上终结了生命鱼自己也不知道它成功了没有,但鱼死而无憾

它或许是被看到了,死去的时候还有很多责备和指指点点又过了千百年后,青蛙死去了,那一代人死去了

那一条来自农村的,曾生活在乌蒙山区的沟渠里的鱼第一个跳出沟渠的鱼,又出现了,并且以不屈,执着的精神高度出现在博物馆里,成了活化石,成了哲学的灵魂,它是一座不小的丰碑谁也想不到,这条鱼的生命,就这样地与悲悯大地--永恒

二十一(组诗)文/李涵辜月望金雪我站在十二月的桂花树下,嗅到早晨六点半的味道树枝浸在池里,从池里生出藤蔓藤蔓,追着蓝天,长成飞鸟飞鸟飞向最高峰,想不朽它预谋一场壮烈逃出埋入泥泞的桂花拖着六点半残破的身躯把自己躲进水池,化成恶毒的水蛇在最高峰,远离碳基生物鲜血渗入洁白的雪里终被一片白覆盖光蝶树叶空隙,旋转的苍穹里零落几颗星撒在我的脸上像是落叶陷在泥土里光斑长成的蝴蝶,或许能送给庄生长是为花忙,庄生不语唯一朵雏菊而已二十一我第一次产生敬畏是面对山后来沿途的山带给我的,只有不断翻腾的胃液腐蚀一个异乡人,忐忑的心手心写诗妄想,站在喜马拉雅最高峰看群山伏低做小忽明忽暗的公路直穿群山的心脏我们笑着,不知疾苦字斟句酌,从胸腔打开长途汽车里,塞满了一群未曾盛放的诗共白头不必等到雏菊花瓣飘过落入被田地分割的山腰山腰,剩下一片灿烂的雏菊雏菊,凭借着可怜的呼吸势要长成一株向日葵向日葵盛放在这个冬日或许是其他季节一片乌云连着天,含着羞怯太阳弯下腰,轻柔的亲吻一朵向日葵那盛放的,是田地里的雏菊昨夜未做完的梦昭通学院有优良的文学创作传统,被誉为“昭通作家群的摇篮”。昭通学院人文学院坚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才规律出发,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念、教学方法、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有效探索,孕育出“文学育人”的学科建设理念。着重文化铸魂,打造“以文化人”“文学育人”的特色专业育人品牌。通过开设“文学创作特色班”,探索新型的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法,为文学爱好者与具有写作潜力的同学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与特色班同学交流

创作导师在与学生交流

“文学创作特色班”在“新文科”这一大背景下,探索新型的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法:采取“双导师”制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采取“双实习”方式压实特色班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双重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发放“双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纵深发展。

创作导师在与学生交流

学院老师安排文学创作实习

截至目前,多名文学创作特色班学员在《散文选刊》《湖南诗人》《滇池》《边疆文学》《滇中文学》《北大门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赤水源》《光明日报》《昭通日报》中国诗歌网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余篇。新时代,人文学院将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和质量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文修养、过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大德,立大志,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

人文学院

王夕杨琴张建长(实习)

王朝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